阳光散向操场上每个角落,邢台市马路街小学校长贾建存站在篮球架旁,看着塑胶跑道上追逐嬉闹的孩子们,心里升起一片温暖,脸上露出如孩童般的笑容。
十年间,校园的变化日新月异,新建了300米的跑道,高标准塑胶运动场、车棚改造的“阳光运动拓展乐园”,还有充沛的体育器械方便学生随时借用。课改后的体育课堂融入了民族传统游戏和休闲体育项目,课堂上不仅有趣,还有“汗”。
贾建存校长现在是邢台市马路街小学兼校长,1991年步入教育行业,一干就是30余年,从开始的一份职业到现在的情怀与责任,贾校长感受颇深。
贾建存自小就喜爱体育,曾经也是一名追风少年,他回忆说:“体育项目中我最喜欢羽毛球和跑步,一直到现在,我还在坚持每天晨跑一小时,在我的从教经历里,1991年刚走出校门,分配到邢台市新华南路小学,那时学校里体育老师临时短缺,我担任了体育老师,虽然只有半年时间,但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体育是一个纽带九游会J9app,是一个桥梁,拉近了师生的联系,还能帮助学生在多个方面建立能力和品质。”贾建存认为,德智体美劳中,体育在中间就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,“我希望,我们的学生在小学期间不仅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还要建立体育意识,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才是日后拼搏的本钱。”
2004年,贾建存调入邢台市桥东区教育局办公室工作。“记得当年,邢台市桥东区教育系统组织教职工羽毛球比赛,大部分的选手都是几年没有拿起过球拍,经过几回合的拼杀,教职工们的精气神回来了。”贾建存回忆道。那一刻,贾建存体会到体育对于增强团队凝聚力、提升集体荣誉感的巨大作用。一场比赛拉近了同事间的距离,在以后的工作交流也变得更为顺畅。
贾建存深信,体育不仅可以影响着身边的同事,对孩子们的影响也同样有效。2015年,贾建存重新回到校园,担任邢台市马路街小学的兼校长,他的初心与多年的积累化成重担与责任。马路街小学始建于1945年,是一所有着近80年历史的老校,在校师生4500余名。面对这所历史悠久、规模宏大的学校,贾建存怀揣着无限的愿景。
贾建存刚接手工作,困难重重。“我们小学也面临着课程单一,师资短缺,场地有限的问题,‘放羊式’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,甚至产生厌烦情绪。”贾建存颇为无奈地说。
贾建存看在眼里,忧在心里,经过反复沟通和商讨,尝试着将民族传统游戏如玻璃球、滚铁环、毽球、蹴球项目和热门体育休闲项目如轮滑、滑板等项目请进校园,请进体育课堂,贾建存兴奋地说:“这次的尝试很成功,体育老师们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,进行了趣味性和创新性的课改,孩子们在玩中学,在学中练,课堂上笑声多了,‘出汗’的目的也达到了九游会J9。”
针对师资不足问题,贾建存没有“等和靠”,利用了“双减”政策的机遇,积极与本地的优质体育俱乐部建立合作,引入外部资源来丰富校园的体育教育。通过这种方式,我们不仅增加了专业体育老师的数量,还通过设立多样的体育社团和“进校园”活动,如羽毛球、武术、游泳等,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学习选项。
校园里的场地不足,那段时间贾建存工作之余就在操场上溜达,最后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每一寸空间,将教职工的车棚一半的区域改造成河北省第一个阳光运动拓展乐园,就连校内甬路也被利用起来,开发成跳房子的场地,课间里孩子们拿着沙包在这里玩得不亦乐乎。
为了让孩子们动起来,贾建存和他的团队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,实施了“班班有队伍、人人有项目、月月有比赛”的参与机制,每月、每学期举办各级各类的运动比赛,根据各个校区以及体育教师的特长,举办校级、年级、班级等各级各类的运动比赛,仅在体育节期间各类比赛就多达二十余项,凭借于此营造全员运动的校园文化,让体育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,还增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团队精神。
分秒必争,从不言弃的体育精神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阳光少年,学校的近视率在降低,小胖墩在减少,更重要的是,通过增加体育设施,鼓励更多孩子参加体育类社团,随之各级别的比赛佳绩频传,这些措施提升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,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,学会了尊重规则和时间,塑造了健康、积极的生活态度。
在贾建存的不懈努力下,邢台市马路街小学成绩显著,先后获得全国首届文明校园、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、全国活力校园、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、全国足球特色学校、全国国际象棋特色学校等近百项各级各类荣誉及称号,除此还为河北省运动队输送了多名主力队员,并有18人获得河北省冠军,1人获得全国冠军。2024年,贾建存做为河北校长代表,入选“蔡崇信以体树人校长计划”项目的校长提名。“目前,在我们学校影响下,我们全区正在全面推进以体树人和体教融合工作。”贾建存不无骄傲地说。
操场上,贾建存欣慰地表示,他的教育理想就是想通过“以体树人”的实践,寻求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培养学生,以此塑造出更加完整的人格和生命。而在他十年的实践中,每一位参与者,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,都在不断地学习、成长和超越。他看到了生命的变化,也欣慰于那份初心的守望。(纵览新闻记者 吴春蕾)